农民画,真的回来了吗?
2019-12-03 14:24:37
农民画,真的回来了吗? 2016年10月14日,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“在希望的田野上- 中国农民画精品展”在古城咸阳拉开帷幕。10月26日上午,此展的巡回展览首展在南黄海之滨的江苏如东开幕,全国二十多个“农民画”画乡代表及国家、省、市、县领导齐聚一堂,共襄此展。关注者为此欢欣不已— 更名多年的“农民画”又回来了。 《论语·子路》中有一段文字谈“正名”之重要。子路曰:“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”子曰:“必也正名乎。”……,子曰:“……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,事不成则礼乐不兴,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,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”。 首先,让我们来理一下“农民画”的名实之变。 “文人画”以文人命名,不是文人,画出来的“文人画”是伪文人画。“农民画”以农民命名,同是极高级的画种,它的内核是农民,不生活于农村,不耕种于农田,脸上没有皴裂,手上没有刀痕,没有忍下血气的负重前行,没有腰疼欲断的咬牙坚持,怎能画出农民画?可是,随着社会的发展,真正的农民不多了,有闲暇画画的农民更少,真正的农民画也就几近绝迹了,农民画就得改名了啊,改成什么呢?改为了“民间绘画”。 两千年左右,文化部将“民间绘画”改名为“现代民间绘画”,作者基本上都是专业的了,画作的表现题材也更为丰富,本地民俗、社会大事、城乡变化、民众生活、科技发展等等等等都可入画,手法也更为多样与正规。从近些年来此类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作者们在刻意做“民间味”,刻意地与其它画种保持距离。它的关键词是“现代”与“民间美术技法”。 现在,这三种画作在展览与社会使用中,统称为农民画,这表达了一种当下的宣传取向,自然是好事,但对于作者们来说,应当以实副其名,不能再抄图案、仿构成、拷贝他人重复自己,不能再求精细、求光滑,得在情感、审美、技法上重溯农民画之源,再探再学再画,尽力表现出那种质朴那种热情,追求并追到那种饱含淳朴的农民味。虽然,我们不是农民,但我们可以深入生活,做一做农民的活计,找一找农民的心,象一条老牛般至死奉献、至死无悔的心。 我记得,我最爱的作家路遥写过:真正的农民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。我想,我们只有修炼出一颗这样的心,才能画出真正的农民画,我们的此类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必,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。 (展中作品皆似以下画作,怎能称为农民画?) |